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淮南子叙 东汉 · 高诱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
长,高皇帝之子也。
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
高皇帝七年,讨韩信铜鞮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
还过赵,不礼赵王
赵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
赵王不敢内之于宫,为筑舍于外。
贯高等谋反发觉,并逮治王,尽收王家及美人,赵氏女亦与焉。
吏以得幸有身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也。
美人弟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之吕后吕后不肯白,辟阳侯亦不强争。
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
吏奉男诣上,上命吕后母之,封为淮南王
孝文皇帝即位,长弟上书愿相见,诏至长安
日从游宴,骄蹇如家人兄弟。
辟阳侯不争其母于吕后,因椎杀之,上非之。
肉袒北阙谢罪,夺四县,还归国。
为黄屋左纛,称东帝,坐徒严道,死于雍。
上闵之,封其四子为列侯。
时民歌之曰:「一尺缯,好童童。
一升饱蓬蓬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上闻之曰:「以我贪其地邪」?
乃召四侯而封之。
其一人病薨,长子袭封淮南王,次为衡山王,次为庐江王
太傅贾谊谏曰:「怨雠之人,不可贵也」。
淮南衡山卒反,如贾谊言。
初,为辩达,善属文。
皇帝为从父,数上书,䙼。
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
上爱而秘之。
天下方术之士多姨焉。
于是遂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
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
鸿,大也;
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
以父讳长,故其所著,诸「长」字皆曰「修」。
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
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
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
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
废不寻修,二十馀载。
建安十年,辟司空椽,除东郡濮阳,睹时人少为淮南者,惧遂凌迟,于是以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悉载本文,井举音读。
典农中郎将弁揖借八卷刺之,会揖身丧,遂亡不得。
至十七年,迁监河东,复更补足。
浅学寡见,未能备悉,其所不达,注以「未闻」。
唯博物君子览而详之,以勤后学者云耳(《淮南鸿烈解》,《道藏》本动字号。)
史断三 其二 朱建辟阳侯裞论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七、《太仓稊米集》卷六五
朱建以刻廉刚直自许,虽辟阳侯太后之势,欲交而不得,顾不贤哉!
及其母死,贫未有以发丧,陆贾说食其与之裞,卒与食其合,非特脱命垂死之中,又能使免诸吕之祸,其为力多矣。
何建之贤而自叛其志如此?
盖坐贫无以发丧也。
吾故知士非豪杰不回,易为贫富生死所夺,固不可以无养生丧死之具。
一为贫所移,遂不能完节于万世之下。
伤哉,贫也!
田叔既死,鲁人祠以百金,其子不受,曰:「义不伤先人」。
嗟乎!
使田叔之子,辟阳之金亦安得而污之?
五代 · 罗颖
 押尤韵
嫚侮群豪誇大度(《全唐诗》作项羽英雄犹不惧),可怜容得辟阳侯(《南唐书》卷二三)
南唐书》:颖开宝中金陵,例以黄衣守选。入宋,颖再应乡举下第,道经汉高祖题诗,落句云云。
汉祖(颖,南昌人。应举下第,道经汉祖,题此。少顷,辄自免冠,鞠伏庙庭,口陈自咎之言,掖而去,数日卒。) 五代 · 罗颖
 押尤韵
项羽英雄犹不惧(一作嫚侮群豪誇大度),可怜容得辟阳侯
咏史(上) 其三 汉高帝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煨烬三王不复收,子孙大辱辟阳侯
无边智力皆骑虎,高绝还能四百秋。
辟阳城751年 盛唐 · 高适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京尹杜中丞 唐 · 任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六
中丞閤下。
仆常以为受人恩不易。
何以言之。
辟阳侯欲与朱建相知。
不与相见。
无何。
母丧。
家贫。
假贷服具。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裞焉。
辟阳侯遭谗而竟获免者。
建之力也。
其后淮南王以诸吕之故。
辟阳侯
以曾往来。
亦受其祸。
是知相知之道。
乃是祸福存亡之门。
固不易耳。
仆到京辇。
常以孤介自处。
终不能结金张之援。
过卫霍之庐。
苟或见招。
辄以辞避。
所以然者。
朱建自试。
一昨不意。
执事猥以文章见知。
特于名公大臣。
曲垂剪拂。
由是以公为知已矣。
亦尝造诣门馆。
公相待甚厚。
谈笑怡如。
仆由是益知公懿德宏远。
必能永保贞吉。
而与人有终始之分。
不然。
何乃前日辄不自料。
而有祈丐于公哉。
若道不合。
虽以王侯之贵。
亲御车相迎。
或以千金为寿。
仆终不顾。
肯策款段崎岖傍人门庭开强言乎。
矧仆所求不多。
公乃曰亦不易致。
即当分减
然必若易致。
则已自致矣。
安能烦于公。
且凡有济物之心。
必能辍于已。
方可以成济物之道。
公乃曰分减
岂辍已之义哉。
况自蒙见许。
已经旬日。
客舍倾听。
寂寞无声。
公岂事繁遗忘耶。
当不至遗忘。
以为閒事耶。
明公位高望重。
又居四方之地。
若轻于信而薄于义。
则四方无所取。
惟公留意耳。
任华顿首。
审山怀古 清 · 王昙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一
审山者,盐官武原间之东山也,俗传为辟阳侯审食其葬处。案,食其为刘苌所贼,其不葬此也何辨?俚俗相承,予亦仍其讹而为之诗。
不孝不弟汉沛公,杀人不计平生功。
辟阳丑儿好身手,翻身窜入貗猪宫。
英雄作事每如此,那有恩情恋妻子。
食其不出一寸谋,刘氏功臣血如水。
男儿得意不到头,一朝富贵辟阳侯
人生只作死前计,富贵何如水上沤。
铁不中副车头,锥不出张良袖。
产禄功名非种锄,富贵能教食其守。
君不见审山北亚山西朝朝暮暮鹁鸪啼。
辟阳疑冢不知处,只今惟有野鸡飞。
咏史四首 其二 现当代 · 程千帆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波罗小技亦风流,三度油场夺状头。
夜半瑶华宣密诏,忽惊身拜辟阳侯
汉相论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五、《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
西汉之兴二百馀年,其宰相独称萧、曹、丙、魏,何也?
窃究其故,自高帝而下,其臣欲有为而其主不足与有为。
文、景、武、昭有可为之时,而其臣或不足与有为,元、成、哀、平,则主臣俱不足与有为矣。
孝宣之世,君臣适相遭,故其建立有可道者焉。
呜呼,其难哉!
方汉之初,酂侯以沛相为相国,开基之初,何实为冠,是时曹参未相也。
至惠帝二年死而始相,史官谓萧、曹为冠者,妄也。
然则高帝之世,独相萧何一人而已,岂不谓难其人耶?
相四年,而王陵代为右丞相、陈平为左。
长于谋而亦刚正有守,终惠之世无大施设,非智于前而愚于后,知迫于吕氏,不可以有为也。
吕后元年太傅遂代为右,而审食其为左。
是时诸吕张矣,辟阳具位,固无足言,而亦唯唯,何哉?
吕后犹在,有待而后发也。
吕后今日死,而明日平与太尉勃诛诸吕,立文矣。
以是知惠帝、高后,其臣欲有为,而其主不足与有为也。
孝文之元年为左,勃为右。
二年死,三年而勃免,灌婴太尉代之。
汉兴至是二十馀年,公卿皆军吏。
婴死,张苍代之。
以病免,申屠嘉代之。
好儒书而婴起鞍马,好循吏而喜法律,举贤良而无术学,堂陛之间,常不相堪。
至于孝景陶青、周亚夫、刘舍、卫绾相继居位。
亚夫鲠挺,敢争大体,然不知权变;
绾敦厚,可相少主,然无能建明。
文、景治几三代,而卒不能臻其极者,无三代之佐也。
武帝则又下文、景一等,其臣亦从可知矣。
卫绾以旧臣免,建元则窦婴许昌、田鼢,元光则薛泽,元朔则公孙弘,元狩则李蔡、严青翟,元鼎石庆,太初则公孙贺,征和则刘屈氂田千秋
魏其武安进贤可与也,短于识;
平津儒学可与也,短于刚;
牧丘谨审可与也,短于略;
葛绎不受相印可与也,短于果
至若彭侯之亡绶,富民之掘蛊,又琐屑不足科矣。
许昌、薛泽、严青翟、赵周之徒,与夫孝景陶青、刘舍,虽不概见,然踽踽廉谨,为相备员,亦略见于《申屠传》,而史氏谓李蔡人品出李广下远甚,则其风采亦可想见。
自是以后,王䜣、杨敞、蔡义相继元凤元平之间,无他大略,谨守霍光之约束。
议者谓置相不选贤,则孝昭之佐,又下孝武时一等矣。
以是知文、景、武、昭有可为之时,而其臣或不足以有为也。
其后元帝韦玄成、匡衡,然无救恭、显之乱,衡又从而附之。
成帝则王商、张、薛宣、翟方进、孔、马,然无救王氏之乱,又从而和之。
哀帝则朱博、平晏、王、孔,然无救卞傅之乱,博又从而导之。
至孝新都之羽翼已成,区区若马宫、平晏,何益成败?
以是知元、成、哀、平,臣主俱不足以有为也。
盛哉,孝宣之烈也,本始则韦贤之守正,地节则魏相奉故事,神爵则丙吉知大体,五凤则黄霸总纪纲,甘露则定国明政事。
则赐金以免,则功名损于治郡,定国又事日浅,惟丙、魏同心辅政,以功名始终,庙堂密勿,略无间言,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故尝论君臣得之难,古人谓之千载一时。
得君如酂侯,不免下吏;
文、景待臣有礼,而绛侯父子之忠,继踵入狱;
武帝之佐十三人,坐事免者大半,公孙、万石仅以柔佞免,然数被遣矣。
元、成、哀、平间,如王商、王,庶几名宰,以愤死,以直死,朱博以罪死,安昌之徒,虽容容保宠,死者相望。
孔光再为,亦再斥免,其固位可知也。
汉兴,独韦平父子至宰相,然功名文采亦少贬焉。
由是言之,孝宣中兴,丙、魏有声,岂不谓君臣相遇耶?
呜呼,其难哉!
王导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三、《淮海集》卷二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二、《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唐宋名贤确论》卷六
臣闻《春秋》书赵盾之罪,而三《传》皆以为实其族穿,非也。
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故被大恶之名。
臣始疑之,及读《晋史》,见王导、周顗之事,然后知三《传》之说为不诬矣。
何则?
经诛其志,《传》述其事也。
王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诛王导之族,尝求救于顗申救甚切,而不与之言。
心衔之,及得志,问,不答,遂见诛。
后见其表,始流涕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然则之死,虽假手,实导意也。
若使后世良史书曰:「王导杀周顗」。
不亦宜乎?
以此观之,则赵盾之事,从可知矣。
以骤谏不入,灵公使锄麑贼之,麑不忍杀。
又伏甲而攻之,仅以身免。
故其族穿攻灵公桃园
然则灵公之死,虽假手于穿,实志也。
不然则其返也,曷为其不讨穿乎?
《传》以为「志同则书重」,信不诬矣。
岂非经诛其志,而传述其事耶?
然则穿首恶也,疑似者也,舍首恶而诛疑似者何也?
盖名实俱善者,天下不疑为君子;
心迹俱恶者,天下不疑为小人。
有善之名,无善之实,有恶之心,无恶之迹,是为奸人。
奸人者,尝托身于疑似之间,天下莫得而诛之,此《春秋》所以诛之也。
太史公以《春秋》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盖以此矣。
淮南厉王母坐赵氏死,厉王以为辟阳侯力能释之而不争,辄椎杀之。
唐高宗欲立武后,畏大臣异议,李绩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帝意遂定。
唐人以为立武后者,也。
由此观之,诛志不诛事,非特《春秋》,古今人情之所同然也,《春秋》能发之耳。
然则王导之罪与赵盾同乎?
曰:非也。
江左之名臣,东晋之兴,力为多,特其杀周顗之事,有似于而已。
何满子卢鸿基1982年 现当代 · 聂绀弩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不是风流是泪流,此身幸未辟阳侯
谁知吕枕千场梦,尚忝秦坑一颗头。
易水风悲壮士,双溪小艇怯春愁。
英雄儿女心中事,化作卢何一唱酬。
西汉杂论一 其四 辟阳侯助建丧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一
朱建母死,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
陆贾素与善,乃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
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以贺我」?
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
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裞(云云。)
或毁辟阳侯惠帝欲诛之(云云。)
建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闳籍孺从其计,言,果出辟阳侯
孝文时淮南厉王辟阳侯,以党诸王
孝文闻建为其策,使吏捕欲治,建遂自刭。
右《朱建传第十三》。
陆贾自喜画策,而朱建又尚气节,两人为此,皆其性所不能已也。
善建,故哀母死不葬,乃以计动辟阳侯,使助丧。
以母死不葬,故德之惠,乃以谋恐闳籍孺,使免辟阳侯死。
此其情也。
辟阳侯、闳籍孺两人皆行不正,、建与通计议,甚污可鄙者。
若曰为人丧,为母死,傥可以免。
然君子之与人交,惟无以利为哉,将无所不至也。
西汉杂论一 其八 厉王辟阳侯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一
厉王力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
驰诣阙下,肉袒而谢曰:「臣母不当坐时事,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不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不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不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除贼,报母之仇」。
其志为亲,故不治,赦之。
右《淮南王传第十四》。
辟阳罪应大戮,不止于三。
诸王擅杀列侯,罪亦无赦。
文帝辟阳之足以得死,而伤厉王之为母报仇,又以兄弟恩,故屈法赦长,可谓宽矣。
内假手于人以去元恶,而外不害亲亲之仁,宽之可施,术莫尚此。
然而竟以是骄淮南,使速败,故《传》曰「宽难」。
咏史 其三 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三十一年、一九0五~0六)) 清末民国初 · 许南英
 押未韵
帝王自有真,范增能望气。
一剑得天下,功狗何足谓!
独有吕雉淫,不知天子贵。
转昵辟阳侯,镇略夫妻味!
韩信钓台乙丑 清 · 周馨桂
五言排律 押灰韵
汉劫已成灰,淮阴尚有台。
冤真终古恨,兵是谪仙才。
主忌封齐去,臣思灭楚来。
两回雄说罢,一代霸图开。
相国空劳荐,苍天枉赋材。
辟阳侯好在,终得位三台